News And Activities
在第六屆 “逐夢光電”等離子體先進光譜診斷技術與應用學術探討會上,卓立漢光對話清華大學王新新教授。這位深耕氣體放電與光譜診斷領域三十余年的學者,分享了研究歷程、技術突破與行業(yè)展望,為我們揭開該領域的發(fā)展脈絡。

老師簡介:王新新,清華大學教授,博導,主要研究方向為氣體放電等離子體、介質阻擋放電、氣體放電相似性、脈沖功率技術、X箍縮、Z箍縮。
緣起:從讀博選擇到深耕堅守
1978 年,王新新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,1983 年本科畢業(yè)時因無推免政策,選擇考研深造。當時高壓研究所僅氣體放電領域先驅楊金基教授能招博士,為繼續(xù)讀博,他選擇這一方向 —— 跟隨其他老師讀碩士 3 年即畢業(yè),而隨楊教授可連貫開展研究??荚囘_標后,他正式踏入該領域。
真正讓他扎根的,是核聚變能源的吸引力。楊金基教授曾提及,聚變能源取之不盡,且預測 2040 年或實現(xiàn)能量收支平衡,這讓他充滿動力。1983 年至 1990 年,他的碩士、博士研究均圍繞等離子體焦點展開。
博士畢業(yè)后,王新新赴物理所跟隨蔡世東先生做兩年博士后,后按約定回清華,主攻高溫氣體放電與等離子體焦點,還拿下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“等離子體焦點強脈沖中子源”。1994-1998 年,他赴德國三所高校相關研究所研究高溫等離子體,回國后仍留清華:“研究多年,感情深厚,不想換方向”。
2000年后,介質阻擋放電受關注。低溫等離子體門檻低、更重應用,2005 年王新新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該技術,團隊自此兼顧高低溫等離子體。
如今,低溫等離子體雖應用廣卻多停留在實驗室,僅半導體領域落地成熟;曾為典型應用的等離子體彩電,因不敵液晶、量子點電視被淘汰。團隊當前低溫研究聚焦半導體核心需求,如分子激光用于光刻機、激光維持等離子體檢測芯片缺陷。
高溫等離子體研究近年再升溫:國內外看好核聚變能源并加大投入。過去團隊與九院、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合作,帶國防背景;如今,一名畢業(yè)學生與彭先覺院士合作成立 “安東聚變公司”,首筆募資過億,計劃在太倉開展 Z 箍縮核聚變研究,還擬與團隊合作推進 “剪切流穩(wěn)定的 Z 箍縮”。團隊研發(fā)的 “無極 Z 箍縮”,可產紫外光源用于芯片檢測。
技術突破:Z 箍縮與 X 箍縮的應用探索
Z 箍縮是核聚變研究的關鍵方向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已用于核聚變,但因不穩(wěn)定、難達點火溫度與約束條件,轉而用于產生強脈沖中子源和 X 射線源。
2000 年后,團隊用納秒脈沖改進驅動負載,大幅提升 Z 箍縮的 X 射線強度,還克服部分不穩(wěn)定性。其電能到 X 射線的轉換效率遠高于激光,業(yè)界開始嘗試用它替代高能量脈沖激光,搭建可控慣性約束核聚變設施。
團隊研發(fā)的 “X 箍縮源” 更具產業(yè)化潛力:以兩根交叉成 X 形的細絲為驅動負載,電流要求低、設備體積小,焦點固定在 X 形交點(微米級點源,遠小于醫(yī)院鉬靶 X 射線源的毫米級),成像分辨率更高。
普通 X 光靠 “吸收差成像”,對肌肉等軟組織成像模糊;X 箍縮產生的相干光,可通過 “X 光干涉成像” 捕捉相位變化,呈現(xiàn)精細結構 —— 團隊曾用它拍蚊子,連其腹中卵都清晰可見。此前,團隊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合作,擬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推進醫(yī)療應用,雖進答辯環(huán)節(jié)卻未落地,但 X 箍縮的醫(yī)療潛力已獲認可。
行業(yè)現(xiàn)狀:梯隊建設與設備協(xié)同
在人才梯隊建設上,不同單位差異顯著。王新新認為,這種人才流動雖反映頂尖高校留人難題,卻也能調節(jié)區(qū)域人才平衡,讓學生找到適配崗位,屬社會動態(tài)調整的自然結果。
在研究設備上,團隊自主研發(fā)的馬赫曾德激光干涉儀,解決了等離子體放電 “重復性差” 的痛點 —— 放電過程僅幾十納秒,且每次狀態(tài)不同,需在同一放電中連續(xù)成像。傳統(tǒng)干涉儀僅能拍單幅圖,團隊在單臺激光器基礎上改進:將激光分三路,30% 直接成像,剩余 60% 經鏡子反射延遲后分兩次成像;同時控制光束間距、帶角度入射,*終清晰捕捉等離子體鞘層變化。
對于卓立漢光的分幅相機,王新新明確其與干涉儀 “互補非替代”:分幅相機擅長拍可見光圖像,而干涉儀可通過阿貝爾反變換獲取 “等離子體電子密度空間分布”,這是 ICCD 相機無法實現(xiàn)的。團隊現(xiàn)開展介質阻擋放電研究時,兩類設備會配合使用。
展望:國產化設備與行業(yè)方向
談及國產化光譜診斷設備,王新新指出,當前國產設備水平已大幅提升,且國際形勢帶來機遇,但 “進口更好” 的慣性思維仍是挑戰(zhàn)。
他建議從三方面發(fā)力:控成本:以高性價比打開市場,積累口碑后再調價格;強售后:進口設備維修常受制約,國產設備維修便捷,可成優(yōu)勢;融 AI:過去分析光譜需查厚重手冊,如今有美國 NIST 光譜數(shù)據(jù)庫,可開發(fā) AI 識譜軟件,建 “光譜字典” 數(shù)據(jù)庫,大幅提升研究效率。
對于行業(yè)未來,他強調三大方向:一是光譜診斷需強化 “硬件 + 軟件” 融合,重點突破 AI 識譜;二是高溫等離子體聚焦核聚變落地,聯(lián)合高校、企業(yè)推進 “基礎研究 - 技術攻關 - 產業(yè)化” 銜接;低溫等離子體深耕半導體、醫(yī)療,推動實驗室技術轉化;三是加強梯隊建設與跨單位合作 —— 頂尖高校需想辦法留青年人才,各單位共享數(shù)據(jù)與設備,避免重復研發(fā),形成行業(yè)合力。
三十余載深耕,王新新教授的研究始終與領域發(fā)展同頻。在核聚變、半導體、醫(yī)療等需求驅動下,他與團隊的探索,仍在為氣體放電與等離子體領域書寫新篇。
【致卓立漢光的同行者】
【王老師簡介】

王新新,清華大學教授,博導,主要研究方向為氣體放電等離子體、介質阻擋放電、氣體放電相似性、脈沖功率技術、X箍縮、Z箍縮。
2025-11-21
2025-11-18
2025-11-17
2025-11-14